2024年11月30日—12月1日,宜宾科技馆开展了“大自然的指南针”系列科普活动,让青少年们领略古今中外测时、计时、授时、用时技术的演进过程,亲身体验古人观测天体的非凡智慧与无穷乐趣。
11月30日,在“古老的计时器”活动中,科普辅导员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什么是日晷,“日”是“太阳”“晷”是“影子”“日晷”即表示“太阳的影子”,随后向孩子们介绍日晷的工作原理和历史背景等,古人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,创造了日晷计时法,日晷作为天文计时的重大发明,被沿用达千年之久,以此激发孩子们对古代科技文明的无限遐想。在手工制作环节,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实践,运用准备好的指针、刻度盘等材料,小心翼翼地制作起日晷模型,在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古人观测时间的智慧与匠心。
12月1日,在“夜空中的灯塔”活动中,辅导员老师结合北斗七星的模型,讲解了星座的基础知识,并分享了北斗七星在古代导航、计时等方面的重要性,以及如今陪伴我们安全出行,让我们不会迷路的“人造星星”——北斗卫星。随后,在辅导员的指导下,小朋友和家长们共同制作北斗七星模型,通过灯管排列、支架安装、粘贴开关等过程完成了制作,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开关,闪亮的北斗七星就出现在眼前,仿佛自己就置身于美丽的星宿中。
本次科普活动,注重孩子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感,力求寓教于乐,通过专业科普老师的讲解,把深奥的天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,让孩子们进一步走进天文、了解天文,感受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,科学技术和人类进步的密切关系。
(撰稿人:易晓菁,审核人:李林,审签人:王勇)